湖州9月10日电(见习记者 施紫楠 通讯员 徐震)“这是我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礼物,用数字来说说我们村这70年的巨变。”日前,浙江湖州南太湖新区杨家埠街道杨庄村的85岁老人施松泉,将自己编写的《细看杨庄村民小康生活》,送到村委会和街道。
《细看杨庄村民小康生活》 南太湖新区提供 摄这是一本用25页A4纸订成的册子,按照“住房大改善”“多数人家有轿车”“多种经营各显神通”三个目录,用表格的方式记录了杨庄村218户村民70年来的变化。
因为不擅长用电脑,施松泉用直尺划出了25页的表格,然后把村民姓名和采集到的数据一个个手写填上。
“你们看,解放前,村里有96户住草房,121户住旧瓦房。如今村里有202户建造了新楼房,还有79户人家在湖州城里买了房。”在册子里,施松泉展示了杨庄村的“家底”。
以前,杨庄村有44%的人家住草房,解放后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村民住房条件大大改善,现在已有93%的人家建造了新楼房,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家有了小轿车。
杨家埠街道杨庄村 南太湖新区提供 摄提及做这份“家底”的初衷,施松泉毫不掩饰对村里的热爱。
“我是杨庄村人,这70年来村里的变化太大了,我就想着用数据来说话,用这份跨度70年的‘家底’为祖国献一份礼物。”施松泉说,在村两委的支持下,他从今年5月开始,就骑着自行车在每个自然村里奔走,了解情况。
“我生在旧社会,长在红旗下,这一路走来,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施松泉回忆,村里以前都是泥路,小时候去城里读书都要步行,一走就是4个多小时。而如今,村里家家都有了轿车,来回还不到半小时。
杨家埠街道党委委员施洁告诉记者,施松泉是杨家埠街道弁南小学的第一任校长,从年轻至今,一直为街道和村里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。如今虽已高龄,但他一直坚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发光发热。
“壮丽70年,奋斗新时代。杨庄村的干部和村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在新的征程中,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中,正昂首阔步、奋勇前行。”在册子里长达1000多字的感想稿中,施松泉这样写道。(完)